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关于
青山嘴水库工程2013年工作总结和
2014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根据《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关于报送在建重点水利工程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建管函〔2014〕1号)要求,我局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4年建设计划进行了研究部署,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及位置
青山嘴水库是国家批准的2006年西部地区新开工建设的12项重点工程之一,同时也是云南省和楚雄州“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是一项以解决城市防洪、农田灌溉为主,兼顾城市工业供水的骨干水利工程。水库位于楚雄市东瓜镇上游,地处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干流上,距楚雄城中心14.5公里,水库控制径流面积1228km2,多年平均入库年径流量1.821亿m3,设计总库容1.08亿m3,为大(二)型工程。
(二)工程主要任务和作用
青山嘴水库建成后,可使楚雄城龙川江防洪标准由目前的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下游沿龙川江两岸农田防洪标准由不到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保护人口26.42万人;灌溉农田7.88万亩(楚雄市3.68万亩,元谋县4.2万亩);每年可向楚雄城提供2050万m3的工业用水,可实现楚雄地区几座中型水库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楚雄城市中长期发展和重大项目的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后备水源,同时根据水库的区位优势和特点,青山嘴水库还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潜力,对促进楚雄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工程设计主要内容
1.工程立项、设计批复、概算调整、重大设计变更等情况
青山嘴水库工程规划始于1993年12月,楚雄州水电局委托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了《长江流域缺水城市云南省楚雄市城市供水水源规划》,《规划》中提出在楚雄市区上游龙川江干流上新建青山嘴水库,以解决楚雄市、元谋县的部分农业灌溉,提高楚雄城区及沿河两岸防洪标准,同时为楚雄市提供部分工业用水。之后,项目被省及国家水利部列入《长江流域(云南部分)防洪规划》和《“十五”期间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列为“润滇工程”规划中的大型水库之一。
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报告,均委托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2001年4月,项目建议书经省水利厅、省发改委初审后上报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2003年5月,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家发改委发文批准。
2003年7月,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上报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9月12日至18日,水利部水规总院专家现场审查通过;2004年7月,国家发改委又委托中咨公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通过,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文批准。
2005年12月,省水利厅向水利部上报了初步设计报告,水利部水规总院专家于2006年2月进行现场审查通过,国家发改委投资评审中心于2006年10月到现场对初设概算投资进行评审核定,2007年1月22日,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获水利部批准,批复概算总投资为72585万元(其中中央41150万元,省级8900万元,州级22535万元),批准建设工期为三年。2007年1月31日,水利部批准了工程开工报告,2月13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目前,工程已全部完成,正抓紧进行工程决算审计、验收等工作。根据《青山嘴水库工程投资概算调整报告书》和工程实施情况,由于移民安置方式变更增加投资43797.81万元,总投资将达118112.81万元。
主要设计变更情况:
(1)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工程设计变更:
按照国家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青山嘴水库移民实行以农安置为主,工期三年(2007~2009年)。为实施好青山嘴水库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环境得到保护”的目标,州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继制定出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青山嘴水库工程移民安置管理办法》(楚政通〔2006〕60号)、《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移民安置实施方案》(楚政通〔2006〕83号)、《青山嘴水库工程库区淹没实物补偿标准》(楚政办通〔2007〕12号)等相关政策。但第一期青山嘴村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后,随着移民工作的不断深入,移民群众集中反映出以下问题:首先是移民普遍反映补偿标准低,补偿费到新的安置点建不起房,生活水平下降;其次是移民不愿意外迁到南华、禄丰县安置,抵触情绪较大;三是安置地群众不愿意接收安置移民,认为移民是来与自己争土地、山林等有限资源;四是要求进入城市安置的移民较多,但城市安置限制条件又太多;五是移民要求政府在安置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移民意愿。从2007年3月~7月中旬,移民工作处于僵持状态,移民不签搬迁安置协议书。
2007年7月16日,州委、州人民政府召开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专题办公会,研究移民搬迁工作,并出台了相关的移民搬迁奖励政策,但收效甚微,《移民搬迁安置协议书》仍无法签订。针对这一情况和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州人民政府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精神,借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移民安置补偿补助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7〕159号),在已定的青山嘴水库工程移民搬迁安置政策、方式、办法、规定等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种新的城市楼房安置方式供移民选择。城市楼房安置的政策宣传后,得到了基层干部和广大移民的拥护和支持,调动了移民群众搬迁的积极性,打破了原来移民搬迁工作被动和僵持的局面,在短短半月内,完成了移民搬迁安置协议书的签订工作,其中90.4%的移民选择了城市楼房安置方式。实行城市楼房安置对城市楼房安置移民给予20年生活补助,一是解除了移民想进城,但又担心进城后生活无保障的问题,促进了搬迁,有利于社会稳定;二是充分尊重了移民意愿,给移民有了更多的选择安置方式;三是实行城市楼房安置,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缓解了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四是解决了移民不愿意外迁,安置地群众不愿意接受移民的矛盾,原安置地不需要大规模地调整土地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减轻了移民建房的压力,移民可根据自己的补偿费和家庭经济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型,一般不会欠账,补偿多的户购房后还有结余存款;六是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建设,移民安置在楚雄市城市规划区内,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好,移民就医就学较方便,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为移民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条件,有利于移民的稳定与发展。
变更后的《青山嘴水库工程技施设计阶段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已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青山嘴水库工程投资概算调整报告书》请示已于2010年6月上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待批。
(2)枢纽工程设计变更主要项目:
初设阶段推荐大石铺土料场为主要开采土料场,该料场位于坝址区西南部前进乡大石铺东侧山地斜坡一带,距离坝址约11.60km。运距远、施工干扰大、征地困难是其主要特点。技施阶段通过地勘详查,变更沙邑村风化土料场和副坝土料场为心墙防渗料开采土料场。
变更前后的料场开采条件、开采深度、储量基本相同,防渗土料开采料场由大石铺土料场变更为沙邑村土料场和副坝土料场可节约投资531万元,工程造价降低。云南省水利厅以《云南省水利厅关于楚雄青山嘴水库土料场设计变更的批复》(云水建管〔2008〕3号)批复了《云南省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技施设计阶段心墙防渗料土料场设计变更专题报告》。
②输水隧洞设计变更(增设坝后电站)
技施阶段为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在不改变原输水隧洞功能的前提下,在原输水隧洞出口增设坝后电站,利用汛期弃水及大部分灌溉供水来发电,以增加经济效益。
输水隧洞出口增设装机容量为3000kW的坝后电站,隧洞洞径由1.80m增大至3.50m,隧洞长度、竖井结构及闸门设施作了相应的调整,取消原隧洞出口分水池,供水方式变更为分水管与电站尾水相结合的供水方式。
2008年9月《云南省楚雄州青山嘴水库输水隧洞设计变更报告》通过水规总院审查,并以《关于印发云南省楚雄州青山嘴水库输水隧洞设计变更报告审查意见的函》(水总设〔2008〕816号)批复了该报告,云南省水利厅以云水建管〔2008〕97号文对增设坝后电站给予了批复。
因大坝河道下游农田保护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br=10%),相应河道流量135.4m3/s,水流流速大于河道允许不冲流速,水流冲刷河道,易造成堤岸坍塌,影响行洪和农田安全,因此对大坝下游河道左岸河堤进行防护处理,并增设橡胶坝一座,以保护大坝下游河道左岸农田不受冲刷和保证大坝下游一定水位需要。
云南省水利厅以《云南省水利厅关于楚雄青山嘴水库增设防护堤及橡胶坝的批复》(云水建管〔2008〕54号)批复了《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增设防护河堤、橡胶坝专题报告》。
④1#弃渣场变更
根据初步设计,青山嘴水库枢纽工程区由1#渣场、2#渣场、3#渣场组成,其中1#渣场位于主坝下游左岸,主要堆存枢纽区开挖弃料,2#渣场位于龙箐料场区,共设4道拦挡坝及两个临时堆料场,主要堆放龙箐料场的剥离料;3#渣场位于大石铺,主要堆存大石铺土料场剥离料。
2007年2月工程开工后,渣场、粘土料场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变更情况为:原1#渣场位置由主坝下游左岸变更至右岸溢洪道右侧;2#渣场由原来的4道调整为2道,取消了临时堆料场;由于大石铺土料场变更,3#渣场取消合并在2#渣场。
1#弃渣场变更经省水利厅建管处2007年7月24日《关于楚雄州青山嘴水库1#弃渣场变更的函》批复。
⑤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变更
根据初步设计,青山嘴水库水土保持工程分为枢纽工程区和移民安置区两部分。枢纽工程区由1#渣场、2#渣场、3#渣场组成,移民安置区涉及楚雄、禄丰、南华三县市11个乡镇,29个安置点,水保措施主要为植树、植草和造林。初步设计阶段水土保持工程批复投资547.08万元,其中,枢纽工程区307.78万元,移民安置区239.30万元。
2007年2月工程开工后,由于渣场、粘土料场等发生了较大变化,移民安置方式也发生变更,主要安置点重新进行了规划,故水土保持方案也随之发生变更,设计单位对原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变更设计。主要变更情况为:原1#渣场位置由主坝下游左岸变更至右岸溢洪道右侧;2#渣场由原来的4道调整为3道,取消了临时堆料场;由于大石铺土料场变更,3#渣场取消;移民安置区由楚雄、禄丰、南华三县市29个安置点变更为永兴安置点、兴隆安置点、康家村安置点和栗子园小区安置点4个安置点。青山嘴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变更包括主体工程和移民安置工程两部分水保方案的变更。方案变更后的总投资为720.63万元。其中,主体工程水保投资604.51万元,移民安置区水保投资116.12万元。
《云南省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变更报告》已经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11〕231号文件批复。
⑥枢纽区设计完善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青山嘴水库枢纽区总体规划,对主、副坝护坡、副坝坝基帷幕灌浆、枢纽区永久道路、工程管理设施、枢纽区环境建设等部分进行了完善配套。此部分完善项目已经云水建管〔2010〕141号《云南省水利厅关于楚雄州青山嘴水库枢纽工程设计变更和完善项目的批复》批准。
2.设计标准、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青山嘴水库径流面积1228平方公里,总库容1.08亿立方米,规模为大(二)型,工程等别为Ⅱ等。主要建筑物主坝、副坝、溢洪道、泄洪隧洞、输水隧洞进口段级别为2级、输水隧洞洞身段、出口闸室及分水池为3级,溢洪道、泄洪隧洞出口明渠为3级;输水隧洞出口供水管、东瓜大沟改建为4级;上游围堰作为坝体的一部分,与大坝同标准设计;开挖边坡根据建筑物级别按2级设计。临时建筑物为4级。
枢纽工程永久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永久性水工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2000年一遇;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
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工程按Ⅶ度地震设防,动峰值加速度采用0.15g。
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特性表
|
名 称 |
单 位 |
数量(型式) |
备 注 |
一 |
水文 |
|||
1 |
全流域 |
km2 |
8582 |
|
2 |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
km2 |
1228 |
|
3 |
利用水文系列年限 |
年 |
47 |
|
4 |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
亿m3 |
1.8214 |
青山嘴水库坝址 |
5 |
代表性流量 |
|||
多年平均流量 |
m3/s |
8.82 |
||
实测最大流量 |
m3/s |
600 |
1986年 |
|
实测最小流量 |
m3/s |
42.4 |
1980年 |
|
调查历史最大流量 |
m3/s |
1070 |
1908年小河口流量 |
|
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 |
m3/s |
899 |
br=1% |
|
非常运用(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 |
m3/s |
1650 |
br =0.05% |
|
5 |
洪量 |
|||
实测最大洪量(3天) |
亿m3 |
|||
设计洪水洪量(3天) |
亿m3 |
1.35 |
br=1% |
|
校核洪水洪量(3天) |
亿m3 |
2.59 |
br=0.05% |
|
6 |
泥沙 |
|||
多年平均含沙量 |
kg/m3 |
1.54 |
||
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 |
万t |
34.8 |
||
多年平均推移质年输沙量 |
万t |
5.22 |
||
实测最大含沙量 |
kg/m3 |
|||
二 |
水库 |
|||
1 |
水库水位 |
|||
校核洪水位 |
m |
1819.84 |
||
设计洪水位 |
m |
1817.06 |
||
正常蓄水位 |
m |
1814.00 |
||
多年平均运行水位 |
m |
1814.00 |
||
死水位 |
m |
1800.60 |
||
2 |
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 |
Km2 |
4.83 |
|
3 |
回水长度 |
km |
18.95 |
|
4 |
水库库容 |
|||
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 |
亿m3 |
1.08052 |
||
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 |
亿m3 |
0.65777 |
||
调洪库容 |
亿m3 |
0.42275 |
||
调节库容 |
亿m3 |
0.562 |
||
死库容 |
亿m3 |
0.09548 |
||
5 |
库容系数 |
% |
30.8 |
|
6 |
调节特性 |
多年调节 |
||
7 |
水量利用系数 |
0.7 |
||
三 |
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 |
|||
1 |
设计洪水位时最大泄量 |
m3/s |
689 |
|
2 |
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量 |
m3/s |
1281.3 |
|
相应下游水位 |
m |
1794.57(校核) 1793.68(设计) |
||
四 |
工程效益指标 |
|||
1 |
城市及工业供水效益(保证率br=90%) |
|||
设计流量 |
m3/s |
0.8 |
||
年供水量 |
亿m3 |
0.2043 |
||
五 |
淹没损失及工程永久占地 |
|||
1 |
淹没耕地 |
亩 |
7274 |
技施阶段成果 |
2 |
迁移人口 |
人 |
7004 |
技施阶段成果 |
3 |
淹没区房屋 |
m2 |
294421 |
技施阶段成果 |
4 |
淹没区公路长度和改线长度 |
Km |
9.7 |
技施阶段成果 |
5 |
淹没区电信线及输电线改线长度 |
Km |
12 |
|
6 |
工程永久占地 |
亩 |
541.4 |
枢纽工程占地 |
六 |
主要建筑物及设备 |
|||
1 |
挡水建筑物 |
|||
型式 |
心墙土石坝 |
|||
地基特性 |
砂卵砾石层 |
|||
地震基本烈度/设防烈度 |
度 |
7/7 |
||
坝顶高程 |
m |
1820.5 |
||
最大坝高 |
m |
41.5 |
||
坝顶长度 |
m |
449.3 |
||
2 |
溢洪道 |
|||
型式 |
开敞式闸门控制 |
|||
地基特性 |
泥岩、砂质泥岩 |
|||
溢洪道长度 |
m |
678.64 |
||
堰顶高程 |
m |
1810.0 |
||
溢洪道宽度 |
m |
20 |
||
最大下泄量流量 |
m3/s |
956 |
校核洪水位 |
|
消能型式 |
消力池消能 |
|||
3 |
输水建筑物 |
|||
输水隧洞型式 |
圆形压力洞 |
|||
地基特性 |
粉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砂岩 |
|||
输水隧洞长度 |
m |
218.74 |
||
设计流量 |
m3/s |
22.55 |
||
衬砌型式 |
钢筋混凝土衬砌 |
|||
4 |
泄洪隧洞 |
|||
型式 |
城门型无压隧洞 |
|||
地基特性 |
粉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砂岩 |
|||
泄洪隧洞长度 |
m |
515.87 |
||
最大下泄流量 |
m3/s |
325.3 |
校核洪水位 |
|
衬砌型式 |
混凝土衬砌 |
|||
消能型式 |
消力池消能 |
|||
七 |
施工 |
|||
1 |
主体工程数量 |
|||
明挖土石方 |
104m3 |
78.56 |
||
洞挖土石方 |
104m3 |
1.36 |
||
心墙土料 |
104m3 |
17.12 |
||
坝壳料 |
104m3 |
78.90 |
||
反滤料 |
104m3 |
10.82 |
||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 |
104m3 |
4.62 |
||
回填灌浆 |
104m2 |
0.21 |
||
固结灌浆 |
104m |
0.11 |
||
帷幕灌浆 |
104m |
2.87 |
||
浆砌石 |
104m3 |
5.48 |
||
钢筋、钢材 |
t |
2386 |
||
2 |
主要建筑材料 |
|||
木材 |
m3 |
160 |
||
水泥 |
104t |
2.9 |
||
钢筋、钢材 |
t |
2386 |
||
3 |
施工占地 |
亩 |
1340 |
|
4 |
总工期 |
月 |
36 |
|
八 |
经济指标 |
|||
1 |
静态总投资 |
万元 |
72165.94 |
初设批复 |
2 |
总投资 |
万元 |
72583.94 |
初设批复 |
其中:Ⅰ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 |
万元 |
28132.94 |
||
Ⅱ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 |
万元 |
43263.00 |
||
Ⅲ水土保持工程 |
万元 |
547.00 |
||
Ⅳ环境保护工程 |
万元 |
223.00 |
||
Ⅴ建设期还贷利息 |
万元 |
418.00 |
||
3 |
综合利用经济指标 |
|||
水库单位库容投资 |
元/ m3 |
6.72 |
||
单位供水量投资 |
元/ m3 |
6.88 /9.26 |
农灌/工业 |
|
单位供水成本 |
元/ m3 |
0.347/0.74 |
农灌/工业 |
|
经济内部收益率 |
% |
11.47 |
>7% |
|
经济净现值 |
万元 |
43882.5 |
||
经济效益费用比 |
1.51 |
3.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工期
青山嘴水库枢纽工程由拦河主坝、副坝、输水隧洞、溢洪道、导流泄洪隧洞组成,主坝为粘土心墙石碴坝,最大坝高 41.5m,坝顶长 449.22m。副坝位于右岸,为均质土坝,坝顶长 159.5m,最大坝高 9.5m。溢洪道布置于右岸丫口副坝之间,为开敞式有闸控制,设两道 10×7.6m 弧形闸门控制泄流量,总长 678.64m,设计下泄流量388.2m3/s。导流泄洪隧洞布置在右岸,为门洞型无压隧洞,洞身断面尺寸 4.5×6.8 m,洞长148.0m,总长 515.87m,设计泄流量300.8 m3/s。输水隧洞布置于溢洪道与导流泄洪洞之间,为圆型有压隧洞,洞径3.5m,总长 203.29m,其中洞身长 172.13m,设计最大过流量22.55 m3/s,洞后建2×1500KW坝后式电站一座。水库淹没涉及楚雄市东瓜、吕合两个镇、4个村委会、34个村小组的1717户6651人(2004年基数),其中淹没耕地7274亩、林地533亩、园地393亩,淹没房屋49.5万m2。
青山嘴水库批准建设工期3年,工程于2007年2月13日开工建设,现工程建设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审计、专项等验收工作。
4.工程投资及投资来源
青山嘴水库工程国家批准概算总投资72585万元,其中:①枢纽工程投资28134万元;②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补偿投资43263万元,其中移民补偿投资39388万元;③水保工程投资547万元;④环境保护工程投资223万元;⑤建设期贷款利息418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补助41150万元,省级配套补助8900万元,州级投入22535万元(含4000万元的业主贷款)。根据《青山嘴水库工程投资概算调整报告书》和工程实施情况,水库枢纽工程部分可控制在国家批复的概算范围内,主要是由于移民安置方式变更增加投资43797.81万元。因此,青山嘴水库工程项目总投资达118112.81万元,其中:(1)枢纽工程(含水保、环保)投资26860.23万元,比原批准投资节约500万元;(2)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投资89022.58万元;(3)坝后式电站由州级投资2230万元。总投资比国家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投资72585万元增加45527.81万元。截止2013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07042.4万元,其中枢纽工程28890万元,移民安置及淹没处理78152.4万元。累计到位资金97667.9万元,其中,中央41450万元,省级21284.5万元,州34883.4万元,市50万元。累计支出90179.07万元,其中枢纽工程26568.87万元,移民安置及淹没处理63610.20万元。
(四)工程建设有关单位
青山嘴水库的建设协调机构为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州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项目主管部门为云南省水利厅;项目法人为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质量监督单位为云南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中心站、楚雄州水务局质量监督站;设计单位为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为甲级设计单位;枢纽工程监理单位为云南恒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移民综合监理单位为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质量检测单位为云南鸿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分别是云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云南玉溪水电集团公司和云南建工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云南南华鸿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金属结构制作及安装单位是云南天源水利机械有限公司。
(五)项目法人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工作情况
2003年5月,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农经〔2003〕504号文批准了青山嘴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根据工程建设需要,2003年6月,经报省政府批准,委托州人民政府成立项目法人机构,州机构编制委员会以楚编发〔2003〕18号文批准成立项目法人——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为州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行使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管理职能。根据《楚雄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楚雄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机构编制方案的批复》(楚编发〔2011〕69号),单位属性为楚雄州人民政府直属事业机构,机构规格为正处级,内设4个正科级内设机构,即办公室、计划财务处、工程建设管理处、总工程师办公室,人员编制25名,其中管理人员编制17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3名、工勤人员编制5名。
各处(室)职能职责:
1.办公室:协助局领导组织、综合协调工程建设管理日常工作;承办文秘档案、保密、对外联系接待、收发、信访工作、会议组织,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负责管理局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并监督实施;承办管理局的组织人事、干部管理、劳动工资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调解管理局管辖范围内的水事纠纷和协调工作;负责管理局内部安全、房屋、车辆管理、后勤服务和工、青、妇、计划生育以及职工思想教育、职工队伍建设。
2.计划财务处:拟定水库工程财务的内部管理办法,制定资金的年度计划,负责调度、控制资金使用情况和水库项目建设管理情况的内部审计,负责监督管理国有资产和水费征收管理工作;制定物资供应计划,负责建筑材料和工程设备的采购、供应、保管;对工程使用的材料和设备质量,生产、供货单位资质、信誉、售后服务等进行监督、控制,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和工程设备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确保工程所使用产品为合格产品。
3.工程建设管理处: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对青山嘴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审查、上报等前期工作,负责水库工程的招投标、建设管理、设计施工及管理、防汛抢险、技术档案、调度运用、综合经营;根据国家和水利部有关规定,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查体系,建立青山嘴水库工程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制度;按照水利水电单元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根据施工进度,及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工程质量验收、签证,监督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严格控制工程技术指标,并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
4.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方案的管理工作,主持项目技术评审工作,编制和处理工程技术方案文件,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六)工程施工过程
青山嘴水库工程于2006年3月开始进行前期三通一平准备工作,2007年2月13日正式开工后,及时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导流泄洪隧洞开挖、主坝坝基开挖等工作。2007年11月导流泄洪隧洞具备过流条件,12月3日工程截流。2008年1月29日主坝开始一期度汛坝体填筑,至4月29日填筑至设计高程,确保了汛期安全度汛。2009年1月底,导流泄洪隧洞、溢洪道、输水隧洞土建工程基本完成,主坝、副坝填筑至设计高程,6月底,水库通过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的蓄水安全鉴定, 7月31日,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下闸蓄水阶段验收,8月1日下闸蓄水。至2010年底,工程建设全部完成,进行工程结算、审计、验收等工作。青山嘴水库2009年最高水位1804.73m,库容2075万立方,2010年最高水位1812.21m,库容5541万m3,2011年最高水位1811.63m,库容5205万m3,2012年最高水位1812.97 m,库容5981万m3,2013年最高水位1812.03 m,库容5436.38万m3。蓄水试运行4年多来,累计向下游供水14670.20万m3,初步发挥了水库效益。
(七)工程开工审批、验收及鉴定情况
青山嘴水库主体工程划分为主坝、副坝、溢洪道、导流泄洪隧洞、输水隧洞、防护堤及橡胶坝、其他工程共7个单位工程,47个分部工程,1303个单元工程。此外还有坝后电站、水土保持两个单位工程。
2007年1月22日水利部以水总〔2007〕24号批复了初步设计报告,批准工程概算总投资72585万元,建设工期三年。
2007年1月31日水利部批准了工程开工报告,同年2月13日工程正式开工。
2007年11月24日,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截流前阶段验收。
2007年12月3日,工程截流。
2009年6月底,通过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的蓄水安全技术鉴定。
2009年7月31日,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下闸蓄水验收。
2009年8月1日下闸蓄水。
2012年7月3日进行主坝、副坝、溢洪道、导流泄洪隧洞、输水隧洞、防护堤及橡胶坝、其他工程共7个单位工程的验收。
2012年11月30日,通过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的竣工验收技术鉴定。
2013年5月7日至8日,由云南省档案局组织对青山嘴水库工程项目档案进行了专项验收,同意该项目通过档案验收。
2013年6月7日,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主持,青山嘴水库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通过了竣工验收。
2013年12月20日,由云南省水利厅主持,楚雄州青山嘴水库通过了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
2013年12月,经评选,青山嘴水库工程主坝及附属副坝单位工程荣获“云南省二0一三年度优质工程一等奖”。
二、2013年工作总结
(一)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2013年资金到位8000万元,完成投资3800万元,支出3694.97万元。截至2013年底,累计到位资金97667.9万元,其中,中央41450万元,省级21284.5万元,州34883.4万元,市5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07042.4万元,其中枢纽工程28890万元,移民安置及淹没处理78152.4万元。累计支出90179.07万元,其中枢纽工程26568.87万元,移民安置及淹没处理63610.2万元。
(二)主要工程量完成情况
主要工程量完成情况表
序号 |
工程名称 |
单位 |
累计完成 |
1 |
开挖土方 |
万m3 |
81.6 |
2 |
填筑土方 |
万m3 |
135.0 |
3 |
浆砌石方 |
万m3 |
2.75 |
4 |
金属结构 |
t |
232 |
5 |
帷幕灌浆 |
m |
21869 |
6 |
砼(钢筋砼) |
m3 |
47580 |
(三)工程达到的形象面貌和实现的主要阶段目标
1.主坝工程:已全部完成。
2.副坝工程:已全部完成。
3.溢洪道工程:已全部完成。
4.导流泄洪隧洞:已全部完成。
5. 输水隧洞:已全部完成。
6.河道:已全部完成。
7.坝后电站:已建成并网发电。
2013年内实现的主要阶段目标:工程全部完成,单位工程通过验收,档案专项、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完成,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完成,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完成。原计划年内进行竣工验收,但由于移民专项验收、环境保护专项验收未完成,故年内竣工验收的目标未能实现。
(四)工程验收情况
1、单位工程验收
1.1项目划分情况
青山嘴水库主体工程划分为主坝、副坝、溢洪道、导流泄洪隧洞、输水隧洞、防护堤及橡胶坝、其他工程(其它单位工程分为进库公路及枢纽区道路、管理所房建、水情测报及大坝监测系统3个分部工程)共7个单位工程,47个分部工程,1303个单元工程。
1.2质量评定情况
2012年7月2日,青山嘴水库工程质量经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核、建设单位认定、监督单位核定,所完成的7个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其中优良5个,优良率71.4%;47个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其中优良35个,优良率74.5%;1303个单元工程全部合格,其中优良878个,优良率67.4%。
2、消防专项验收
2012年12月,青山嘴电站消防设施通过了楚雄州消防支队组织的竣工验收,验收结论为合格。
3、档案专项验收
2013年5月7日至8日,由云南省档案局组织对青山嘴水库工程项目档案进行了专项验收,同意该项目通过档案验收。验收取得了《云南省档案局关于青山嘴水库工程项目档案验收意见的函》(云档函[2013]17号)。验收组建议青山嘴水库工程项目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继续做好竣工验收阶段形成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档案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4、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于2013年6月7日在云南省楚雄市主持召开了云南省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云南省水利厅,楚雄彝族自治州水务局,楚雄市水务局,建设单位楚雄彝族自治州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评估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以及方案编制、设计、监理、监测和施工单位的代表共23人,会议成立了验收组。
验收会议认为:该工程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基本达到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工程质量总体合格,运行期间的管理责任落实,同意通过竣工验收。验收取得了《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的函》(办水保函[2013]592号)。
5、环境保护专项验收
2003年8月,我局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云南省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上报,2004年4月6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云南省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进行了批复(环审〔2004〕112号),同意项目建设。
根据批复要求,我局已积极开展施工场地整治及植被恢复,完善各项环保措施。工程完成后,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填写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2013年3月15日,我局向省环保厅上报了《关于青山嘴水库试运行的申请》(楚青水请[2013]13号)。2013年8月19日,楚雄州环境保护局向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转报了《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关于青山嘴水库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请示》(楚环发[2013]100号)。
目前,待获得青山嘴水库试运行的批文后(补充完善了枢纽工程土料场、弃土场变更环境说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才能将《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水库试运行批文》上报国家环保部,国家环保部才对环保验收相关资料组织评审,评审通过后才组织环境保护验收,预计2014年6前完成环保专项验收。
6、竣工技术预验收
2013年12月20日,由云南省水利厅主持对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进行竣工技术预验收。青山嘴水库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检查了工程建设情况,查阅了相关工程建设资料,听取了参建单位及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报告。经讨论认为:该工程已完成了批准的设计工程建设内容,历次阶段验收、专项验收遗留问题已处理完毕,工程施工质量合格,工程初期运行正常,档案资料齐全,财务管理规范,同意该工程通过竣工技术预验收,可投入使用。
三、已完工程质量状况
(一)已完工项目验收情况
青山嘴水库枢纽工程共完成了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隧洞、导流泄洪隧洞、防护堤及橡胶坝、其它工程共7个单位工程47个分部工程,经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核、建设单位认定、监督单位核定,所完成的7个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其中优良5个,优良率71.4%;47个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其中优良35个,优良率74.5%;1303个单元工程全部合格,其中优良878个,优良率67.4%。
2013年8月31日,云南省建筑业协会组织专家对青山嘴水库云南省优质工程进行现场复核。2013年12月,经评选,青山嘴水库工程主坝及附属副坝单位工程荣获云南省二0一三年度优质工程一等奖。
(二)质量事故情况
本年无质量事故发生。
(三)安全生产情况
青山嘴水库工程自开工建设伊始,即把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管理局建管处和工程监理部均有人负责安全管理,施工单位设专职安全员。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我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充实了“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管理委员会”和“楚雄州青山嘴水库枢纽工程施工现场防汛指挥部”成员,成员由管理局、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相关单位有关人员组成,负责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安全和防汛安全管理。
我局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编制上报了《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防汛应急抢险预案》和《楚雄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落实了防汛责任制,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方职责,加大落实参建各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此外,我局与各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不定期组织监理、设计、质检、施工等各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现场提出处理意见,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施工单位由一名项目副经理分管安全工作,设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爆破物品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制定了“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安全教育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用电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工程自开工至今未发生大的安全事故。
四、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一)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情况
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项目法人,履行对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职责,自工程开工以来,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两手抓、两不误,人员经费由州财政拨付。
(二)工程移交情况
正抓紧做好青山嘴水库环境保护专项、移民安置专项验收,为工程竣工验收做好准备工作。因工程没有竣工验收,所以工程未进行移交。
(三)初期运行管理
现由我局对工程进行运行管理,主要对库区林地、土地、水面和枢纽区建筑物进行管护。
(四)初期运行效益
青山嘴水库主坝2008年4月29日填筑至一期度汛坝体设计高程,在2008年汛期尤其是“11.02”特大自然灾害中发挥了拦洪错峰的作用,使下游楚雄城区和沿岸免遭洪水侵袭。青山嘴水库2009年最高水位1804.73m,库容2075万立方,2010年最高水位1812.21m,库容5541万m3,2011年最高水位1811.63m,库容5205万m3,2012年最高水位1812.97 m,库容5981万m3,2013年最高水位1812.03 m,库容5436.38万m3。蓄水试运行4年多来,累计向下游供水14670.20万m3,初步发挥了水库效益,对楚雄州、楚雄市的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初期运行监测资料分析
初期运行主要进行大坝沉陷、位移、渗漏和建筑物变形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分析,均在设计控制范围内,未发现异常情况。
五、2014年工作计划
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2014年主要是抓好环境保护专项、移民安置专项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工作。2014年工作主要围绕两大目标来开展,一是实现水库工程竣工验收,二是进一步规范水库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紧完成青山嘴水库环保工程验收相关准备工作,组织开展好水库工程竣工验收。
(二)加强水库运行管理,努力增加水库蓄水,实现年内蓄水达到正常蓄水位,积极组织做好下游供水;着力改善水库水质,防制水质污染事件发生。
(三)强化库区管理,确保库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库区和谐稳定,生态不被破坏。
(四)认真做好青山嘴水库管理条例制定的相关工作,力争早日颁布实施。
(五)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争取青山嘴水库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和利用世行贷款实施库区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项目的落地并抓紧组织实施。
青山嘴水库工程2014年验收计划表
序号 |
时间 |
验收项目 |
1 |
6月 |
环境保护专项验收 |
2 |
10月 |
移民安置专项验收 |
3 |
12月 |
工程竣工验收 |
六、推进工程建设。加强建设管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当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准备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意见建议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是搞好工程建设的关键
青山嘴水库是楚雄州最大的水利工程,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从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就明确由时任州长担任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把建设青山嘴水库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自项目申报开始,州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建设青山嘴水库的相关问题,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进京到省做汇报工作。面对项目审批难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大工作力度,及时成立项目法人机构,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为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从而使青山嘴水库项目与省内同类工程相比审批进展较快,获得尽早开工建设。
青山嘴水库地处城市边缘,涉及搬迁人口较多,难度较大。移民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州委州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提出举全州之力建设青山嘴水库的号召,并迅速成立了州移民开发局推进工作,明确楚雄市政府是实施移民安置的主体,负责实施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面对水库工程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州委州政府及时加以研究解决,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和问题的优先解决,为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
2、落实“四制”管理,是抓好工程建设的基础
在青山嘴水库工程建设中,我们坚持把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作为抓好工程建设管理、创建精品工程、典范工作的重要措施。认真组织和协调好参建各方的工作,云南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中心站在水库现场设立“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工程质量监督项目站”进行现场监督;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派驻设计代表,现场服务;云南鸿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在工地设立质量检测项目站,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云南恒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在现场设立监理部,对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投资进行全面管理;管理局总揽建设管理的主动权、建议权、决定权,统一指挥,形成合力,组织和协调好各参建单位,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整个工程建设管理做到:项目法人负总责,监理单位全面控制,检测单位质量跟踪,设计单位现场解决问题,政府监督部门现场监督,施工单位做出保证,形成了全面协调、综合控制的建设管理格局,从而为水库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扎实基础。
3、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是保质量、保工期的核心
我们十分珍惜彝州大地上建设唯一一座大(二)型水库的难得机遇,坚持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做到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加强对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和文明施工的管理。工程一开工就组建了由管理局为主,参建各方参加的“工程质量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管理委员会”和“水库枢纽工程现场防汛指挥部”三个机构,并制定管理规则,明确任务,抓好落实,共同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防洪度汛工作履行职责和义务。自工程开工以来,没有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确保整个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进。
4、推行开工审计、跟踪审计,编制业主预算,是做好投资控制,确保资金安全的有效途径
做好投资控制、确保项目资金安全,是工程建设必然的要求,也是项目法人的根本任务。一是报请省水利厅监察室同意开展开工审计,委托云审会计师事务所对青山嘴水库项目历时7年的前期工作经费进行审计,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关要求,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和不足,规范了资金的使用管理,从审计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二是做到单项工程完工一件、结算一件、审计一件,审计跟着工程走,把资金使用完全置于审计监督之下,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三是学习外地经验,编制项目业主预算,做好投资控制。针对水利工程从初设审定总投资到施工图设计依次招投标完成,以及实施过程中因地质、设计方案完善和调整变更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该工程单项变化影响到总投资如何控制的问题,委托水规总院下属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编制项目业主预算,为做好投资控制进行探索尝试。
(二)存在问题
一是库区移民林地、耕地补偿款还未兑现,权属关系尚未理清,给水库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二是移民专项验收尚未完成,水库竣工验收目标如期实现难度较大。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在州委政府的领导下,与移民局等部门一道,进一步加大青山嘴水库移民超概资金的协调力度,争取超概资金尽快得到落实,争取移民安置专项验收早日完成。
2、积极向环境保护有关部门汇报协调,争取早日进行环境保护专项验收。
3、在完成移民安置专项验收、环境保护专项验收的前提下,积极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将水库正式移交使用。
4、加强水库运行管理,努力抓好水库蓄水,争取今年蓄水位达到1814米高程,蓄水6578万m3,充分发挥好青山嘴水库效益,更好地造福于社会和人民。